55直播

云端上的足球小将:围墙上画球门 曾站上中超赛场

时间: 来源:足球直播
瓦吾小学的孩子们在足球场上踢球

5月的大凉山,最高气温超过30℃,阳光晒在脸上火辣辣的。在海拔2700米高山上的瓦吾小学,一群孩子在裸露着泥土的足球场上,追逐着滚动的足球,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衣服。大风刮起飞扬的尘土,但孩子们没有丝毫躲闪,而是专注在比赛中……

这群孩子所在的四川凉山昭觉县瓦吾小学,全校245名孩子中,超过一半都在踢足球,除了男子足球队,还有女子足球队。足球,正成为孩子们通向山外世界的一座桥梁。两年多来,他们每天在水泥地、泥土球场上训练,曾获得县级联赛第二名,还站上中超赛场踢了友谊赛。

孩子们在足球场上欢呼

这些孩子渴望走出大山,甚至梦想站上职业赛场。曲比史古老师,是孩子们的“造梦者”,他是学校唯一的公办教师,今年也是他在这所村小坚守的第17个年头。他说,要在瓦吾小学当一辈子乡村教师,“让山村学校成为一个有梦想的地方”。

追梦的孩子

就读“云端小学”

围墙上画球门,尘土飞扬中训练

从凉山昭觉县城到瓦吾小学只有14.5公里的路程,但在手机地图上无法找到它的定位,学校地处海拔2700米的高山上,三面环山,一侧是山谷。这里一年四季云雾缭绕,被当地人称为“云端小学”。

航拍瓦吾小学

5月8日上午,瓦吾小学的下课铃声一响,12岁的阿作伍勒跑出教室,和10多名同学抱出几个足球冲向操场,学校围墙上画了一个球门,上面留下了许多球印。中午放学后,在老师带领下,孩子们来到校园外的足球场,在泥土地上开始训练,但这并不是一个标准的足球场。

孩子们没有统一的球服,大多没有专业运动鞋。这支校园足球队,个头看起来参差不齐,大的孩子12岁,小的只有10岁。作为球队里的“老队员”,12岁的阿作伍勒显得更加专注,他在球场上持续拼抢,希望通过一次次训练,离自己的足球梦想更近一点。

瓦吾小学足球队的孩子们

球赛开始,阿作伍勒接球、跑动、停球,从对手防线中踢出一脚,足球划出一道弧线,越过守门员飞入球门。“伍勒,这个球进得漂亮!”教练曲比史古在场边喊道,希望给阿作伍勒更多鼓励。 

曲比史古记得阿作伍勒刚入学的模样——瘦弱、内向,不爱说话,“主要是他的家庭遭遇了变故”:4岁那年,父亲撒手人寰;后来,母亲改嫁,年迈的爷爷奶奶也去世了,他成了一名孤儿,现在跟着叔叔一起生活。当阿作伍勒接触到足球后,他逐渐变得开朗起来,脸上有了更多的笑容。

曲比史古老师

高原上的风很大,阵阵大风让球场瞬间尘土飞扬,12岁的守门员土比土布为了扑球,连续几次摔在地上,衣裤满是尘土,左手着地后疼痛难忍,但他站起来甩了甩手,继续专注比赛。曲比史古说,在不平整的泥土足球场上踢球,孩子们受伤时有发生,因此,他总要反复嘱咐孩子们注意安全。

两年多来,除了学校放假,每天早读前、午休时和放学后, 学校的水泥操场、不标准的泥土球场、校门口的小路和山坡,都是阿作伍勒和队友们的训练场地。曲比史古告诉红星新闻,训练条件很艰苦,但孩子们从来没叫过一声苦,“这些山里娃的精气神很足,有拼劲、不服输”。

瓦吾小学足球队的队员在踢球

一场球赛下来,孩子们的衣服都被汗水打湿了,他们却说:“一点也不累。”说起心中的偶像,孩子们七嘴八舌,脸上洋溢着笑容,“我喜欢梅西”“我喜欢C罗”“我喜欢姆巴佩”……

阿作伍勒说,他最喜欢球星内马尔,“我在电视上看过他的很多比赛,觉得他的技术很全面。我希望成为一名职业球员,当内马尔那样的球星”。在去年秋季的瓦吾小学足球联赛上,学校师生共7支队伍参赛,阿作伍勒以15个进球名列射手榜第一。

造梦的老师

拿出积蓄盖校舍

坚守高山村小17年,激励孩子走出大山

“那时候,我每天从县城走路来学校,孩子们就在山口等着我,这也是我来这里上课的动力。”曲比史古说。

今年,是曲比史古来到瓦吾小学的第17年,他是学校唯一的公办教师,也是校长,更是孩子们的“造梦者”。

至今,曲比史古仍忘不了第一次到瓦吾社寨子的情景。2003年,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他通过公办学校教师招聘考试成为一名教师。刚到瓦吾社寨子时,教学点的校舍已倒塌两年多,他从寨子的空地上“抓”了4个正在玩耍的孩子,登记了他们的姓名,这便是曲比史古在瓦吾社教学点教的第一批孩子,“他们连名字也不会写”。

瓦吾小学足球队的孩子们和曲比史古老师(左一)

曲比史古告诉红星新闻,他第一次走进瓦吾社时,老乡们热情地打招呼,当得知他是一名老师时,乡亲们的态度却有点平淡,“他们说让孩子读书,还不如到山上去放牛羊”。作为一名在大凉山土生土长的彝族汉子,他深知读书对山里孩子的重要性。后来,他在寨子里一户一户地家访,劝说家长让孩子们来上学。

“第一个学期结束,瓦吾社教学点的学生增加到20多名。”曲比史古说,由于瓦吾社教学点的校舍两年前塌了,他和学生们就坐在泥土地上课,如果遇到下雨就带着学生到牛棚上课,“那时教学条件很艰苦,黑板用几块刷漆的木板拼成,挂在牛棚的围栏上,上课时还有牛羊从后面伸出头来,场面很欢乐的”。

后来,曲比史古找到老乡的一处土坯民房,但随着学生增多,一个班只能在柴房中上课。“我印象最深的是,有一天孩子们坐在地上,手握铅笔写字,眼巴巴地望着我讲课,当时外面下大雨,屋里漏着小雨。”这对曲比史古内心触动很大,他决定为孩子们修建新的校舍。

曲比史古挪用了家里的积蓄盖起校舍,现在是老师的宿舍

2008年,曲比史古悄悄挪用了家里用来盖房的5万元,买来建筑材料运到山上,和村民们一砖一瓦地盖起校舍。“这5万元积蓄,是我的工资和妻子卖菜的收入,七八年积攒下来的”。为了修建校舍,他没有和家人商量,自己悄悄去银行将钱取了出来,“我当时留了一点,就是想多瞒一下家人”。曲比史古把校址选在一个可以看见县城的山口,想激励孩子们通过学习走出大山,去外面的世界看看。

最终,家人还是发现存款少了,一问曲比史古才知道,钱用来建成教室了。当初,曲比史古考上了公办教师,家人都很高兴,父母还希望他以后调回县城的学校。但后来,家人发现他打算长期扎在村里,甚至还挪用积蓄盖学校,一时有些不理解,几个月都不和他说话……

瓦吾小学的学生在做课间操

2017年,在昭觉县政府和一家深圳企业的支持下,投资120万元的瓦吾小学新校区落成,孩子们搬进了明亮的教室,新旧校舍只有十分钟左右的路程。“我还记得9月开学的那天,学生们高兴得不得了,有学生还在水泥地上打滚”。

正式成立的足球队

男女队员一起训练比赛

获县级校园足球联赛第二名,站上中超赛场

球星梅西曾说:“直到遇到足球,我的人生彻底改变,我很记得我第一个足球的样子,在我心里,它就像一颗糖果。”足球,也成为瓦吾小学的孩子们通向山外的一座桥梁和一扇认识世界的窗。

曲比史古是一名足球爱好者,还是县队成员,在没搬到瓦吾小学新校区时,就带着学生们在校舍旁整理一片土地,踢起了五人制比赛,乡亲们成了他们第一批球迷。在他看来,山里的孩子比城市孩子更需要足球运动,足球也能成为孩子们走出大山的一种途径。

孩子们在足球场上踢球

2017年,有爱心公益组织用义卖款为瓦吾小学建造了这个足球场,开启了孩子们的足球梦。这一年,瓦吾小学足球队正式成立,孩子们开始训练。曲比史古提出了一个目标,三年内进入昭觉县小学联赛的前三名,八年内踢进全国小学业余足球联赛。

对抗比赛

2019年夏天,瓦吾小学六年级的队员们即将毕业,当时孩子们还没踢过比赛,曲比史古想用一场正式的比赛作为他们的毕业礼,他想到了昭觉县“拉莫杯”足球联赛,“这个足球赛在昭觉县已经办了几十年,我们称为‘彝族世界杯’,准备去和成人组一较高下。”

对抗比赛

由于年龄差距太大,赛事组委会并不同意他们参赛,最终在曲比史古的苦苦请求下,他们终于站上了赛场。“他们同意我作为队员之一,带着孩子们参加小组赛,但每场比赛只能踢70分钟,担心孩子们的体力跟不上。”曲比史古说,他们踢了三场比赛,体力并不输成人,都打满了90分钟。

“成人组的队员也让着孩子们,主要是实力悬殊,最终三场都输了。”曲比史古介绍,第一场5:2输给了后来的冠军队;第二场6:5输给了季军;第三场2:2平,点球总比分6:5输了。“孩子们踢得很认真,组委会最后给我们颁了一个‘精神文明奖’”。但是,输了比赛孩子都很落寞,曲比史古安慰他们,“在追梦的路上,只有品尝了失败的滋味,才能找准努力的方向”。两年多来,他们的努力,也逐渐得到回报,获得了昭觉县校园足球联赛的第二名。

2018年7月,阿作伍勒和队友第一次坐上动车,来到繁华的南京,这是他们第一次现场观看中超联赛并参与其中。在江苏苏宁对阵北京人和的比赛中场,他们与苏宁U13梯队踢了一场友谊赛。2019年12月,瓦吾小学足球队参加了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青少年训练活动,和北京国安U12队踢了一场比赛。今年4月,他们原本要去西班牙参加“地中海”杯邀请赛,但由于疫情搁置了。

瓦吾小学女足队在训练

球队成立以来,一直有女队员和男队员一起训练、比赛。曲比史古说,女队加入男队去县城比赛踢球时,连县城女孩都很羡慕:“哇,女孩子也可以踢球啊。”2019年9月开学后,瓦吾小学成立了女足队,共有27位女生报名。

女足队的队员

足球的种子开始在瓦吾小学生根发芽。“现在我们245名学生中,有一半都在踢足球,这个比例是很高的,我们最小的队员只有3岁,是幼儿班的小朋友。”曲比史古说,去年秋季,瓦吾小学举行了首届足球联赛,全校学生就组了6只队伍。

观看比赛

曲比史古也慢慢感觉到孩子们的变化:自信心增强了,团队意识更强了,也更懂事和成熟了。而足球也在改变孩子们的人生轨迹,踢球踢得好的孩子,都进了县城最好的中学,成了校队主力。

梦想开始的地方

学生从4名到245名

涵盖幼儿班到六年级,10多名支教老师

这些年,越来越多的村民把孩子送到瓦吾小学上学,从最初的4名孩子到如今在读学生已达245名,“这说明家长越来越重视教育,孩子们都能说流利的普通话,这是我最大的欣慰。”曲比史古告诉红星新闻。

如今,瓦吾小学从幼儿班到六年级都有,除了他一名公办老师外,还有10多名支教老师。受疫情影响,瓦吾小学这学期5月6日才开学,目前,三至六年级已返校上课。

对抗比赛

27岁的崔洪明来自吉林长春,目前已在瓦吾小学支教三个学期。“我们这些支教老师来自全国各地,有的是了解到曲老师的事迹来的,大家都希望为乡村教育做点力所能及的事。”崔洪明告诉红星新闻,除了教数学,他还要教美术、体育等。他也是一个足球爱好者,经常买书或在网上看教学视频,把学到的足球知识传授给孩子,“这里的孩子很渴望学习,我想尽可能在这里多待几年”。

每逢彝历新年,瓦吾小学能收到两百多块腊肉,“都是老乡们的好意,我们不好拒绝,就把腊肉收起来,然后又分给孩子们吃”。来自孩子和家长的信任,让曲比史古深感双肩的责任更大了,“我已经在这里待了17年,我觉得自己还能待第二个、第三个17年……可以在这里干一辈子”。

十多年过去了,瓦吾小学走出了4名大学生。“虽然人数不多,但我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。”曲比史古告诉红星新闻,其中一名大学毕业生后,又回到山里当了一名乡村教师。

曲比史古展示马云和多位明星签名的足球

2018年1月,曲比史古获得了2017年度马云乡村教师奖,获得10万元奖金,他拿出一部分用作学校支教老师的生活补助。马云和多位明星为曲比史古带来的足球签了名,以此转达对瓦吾小学孩子们的问候。在颁奖现场,曲比史古唱了一首彝族歌曲《阿杰鲁》,意思就是“不要怕”,他想用这首歌鼓励自己,同时也鼓励更多教师投身到乡村教育中去。

曲比史古表示最亏欠的还是家人

当然,他的内心也有些负疚,“这些年,最亏欠的还是家人,虽然学校离县城只有10多公里,但我大多时间都在住校,陪伴家人的时间比较少。”说到这里,曲比史古忍不住泪湿眼眶,“之前,女儿在县城学校读书,由于我平时回家少,加上妻子文化程度不高,没怎么辅导孩子,成绩不怎么好。两年前,我就把女儿接到瓦吾小学就读,主要是想弥补一下做父亲的责任,现在她已经读六年级了。”

前段时间,曲比史古年迈的父母走路来到瓦吾小学,这是他们第一次来看望儿子,很多彝族老乡讲起曲比史古的好。看到儿子得到师生的认可,父亲感慨地说:“挺好的,你在这里,我们放心了。”回忆起这一幕,曲比史古潸然泪下。

学生放学后走在回家的路上

在瓦吾小学教室的屋顶上,有一排十分醒目的铁制红字:“让山村学校成为一个有梦想的地方”。曲比史古说,这是瓦吾小学的办学宗旨,他对这句话的诠释是,“我想让孩子们在大山深处有一个快乐的童年,同时也让大山的学校成为孩子们梦想开始的地方”。

红星新闻记者 江龙 摄影记者 王红强